WFU

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

【敏感肌】讓皮膚忘記敏感,皮膚科醫師破除各種敏感肌迷思!



每年換季時節皮膚又開始不聽話,吹風日曬很容易就刺刺癢癢的?
換個乳液、用新的化妝品很容易就刺痛甚至泛紅嗎?
小心是敏感肌發作了,這時候該怎麼做?

網路介紹的面膜好像很厲害,保濕、美白、數十種成分精華深入肌底,買來保養修復肌膚;人家還說要定期去角質才能有光滑肌膚;皮膚粗粗顆粒脫屑,隨手摳一摳;順便加強淋巴循環,滾輪小臉夾勤按摩排毒。

以上都是敏感肌的NG行為,【化繁為簡、減少刺激】才是敏感發作的最佳解法,說來簡單,但在這個產品琳琅滿目、資訊歪理爆炸的時代,其實沒那麼容易做到。 


我是敏感肌嗎? 敏感肌常見嗎?


敏感肌是一個狀態不是疾病,對正常的外界刺激 (換季、冷熱、乾溼、紫外線、化妝品等) 出現不正常的刺、熱、痛、癢的過度感覺反應[1]

敏感肌可以皮膚看起來正常,只是單純感覺不舒服,也可以合併出現皮膚紅腫脫屑[1]。有的人換季、換保養品就會感覺不適但沒有紅疹、有的人則是刺熱紅腫通通都來。 

根據研究統計,敏感肌的族群中,35%合併是乾性肌,51%是混和肌,14 %是油性肌[2, 3] 在2020的系統性研究[4]顯示”自述有敏感肌”的盛行率高達70%,當中30-40%是中度或重度敏感的肌膚,在已開發國家和氣候冷冽的國家比例比較高。女性敏感肌比例較高,大概七成都是女性[5];但男性敏感肌比例也逐年上升[6] 。



為什麼會敏感肌? 快幫我抓出元兇?


想要斷絕敏感肌,就比須先了解相關刺激來源,而不是馬上找個保養品來用。有四大因素要去考慮:外因性、內因性、心因性、合併皮膚病。


外界環境因子,像是今年COVID-19疫情長期戴口罩彩妝加上口罩濕熱悶住皮膚、口罩摩擦鼻子和臉頰皮膚,酒精消毒液不當碰觸,讓臉部原本正常皮膚膜變得脆弱、敏感。環境空氣汙染、氣候忽美妝保養品氾濫、不當雷射醫美、過度去角質、青春期即開始接觸彩妝,長期累積讓皮膚受損、膚況不穩定。

合併出現皮膚疾病,就需要看醫師,讓治療和保養同步進行。研究統計敏感肌患者中有20%合併濕疹、13%合併脂漏性皮膚炎、13%有青春痘、9%同時是酒糟患者[3]。而異位性皮膚炎、酒糟、脂漏性皮膚炎的病患也很常出現敏感的肌膚狀態。甚至油性痘痘肌也可以合併敏感肌,尤其是長期不當酸類去角質,雙頰眼周容易刺癢不適、但T字部位卻皮脂分泌更旺盛,整體皮膚狀態都不穩定。

另外還有兩個潛在的因子,容易忽略卻很重要,內因性、心因性[7]的問題,作息混亂、睡眠不佳、飲食失調等體內狀態不平衡,以及心理壓力、焦慮憂鬱等因素也都會反應在我們的皮膚狀況。



敏感和過敏有什麼不同? 想太多和想太少都困擾!


敏感肌和皮膚過敏其實是不一樣的,不該混為一談,"敏感肌就久了就會皮膚過敏"也不是正確的說法。

敏感肌是表皮角質受損、加上感覺神經過度反應。刺熱痛感受為主,紅疹可有可無。對於上述生活常見刺激來源的不正常反應。

皮膚過敏則是皮膚免疫系統過度反應。紅腫癢疹為主。常見過敏原像是香精、防腐劑、粉塵、塵蟎等。

有些人很緊張,覺得自己嚴重敏感,但偶爾一兩次刺癢其實不一定是敏感肌。有些人很大條,已經泛紅血絲癢腫痛, 還以為只是敏感肌,其實是酒糟皮膚病。有些人覺得自己對什麼都過敏,其實是敏感肌表現,怎麼辨別呢?先交給醫師去診斷治療,重點是自己不要亂塗亂擦,長期維持正確簡潔的保養。



敏感肌的皮膚底下究竟怎麼了? 


每個人的皮膚都像是一座美麗的城堡,表皮角質是城牆,感覺神經是前哨兵。敏感肌就是城牆破洞落漆,前哨兵又太過神經質,當外面只是吹風下雨,城牆就開始搖晃漏水,前哨兵更是緊張地大吼颱風來了,皮膚城堡內部就整個亂成一團。

上述是白話文,以下是敏感肌目前的機轉:
 
1.角質層構造問題,皮膚的保濕因子、脂質受損不足,經皮水分散失上升,外來物質通透性增加 對於外來刺激或汙染物質容忍度下降,引起後續發炎反應。

2.感覺神經異常反應,感覺神經功能失常 像是皮膚的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V1,對於溫度、壓力、化學物質等過度反應,神經傳導物質的調控、血管擴張、肥大細胞活化等機轉失調。



敏感肌發作怎麼辦?NG 保養 3 不做


三大NG行為:粗糙脫屑就去角質, 紅腫刺癢就多敷臉, 強化敏弱肌要勤按摩。

皮膚刺癢、粗糙有顆粒,用酸類去角質反而泛紅更敏感,記得敏感肌要”護角質”不是去角質,不當摳抓、洗臉機、洗臉刷、磨砂膏都可能讓肌膚惡化。

很多人以為皮膚不適的時候,要趕快敷臉急救,面膜或厚敷其實是讓皮膚負擔更大,產品如果有刺激或致敏成份還會因敷臉密封住反而容易導致過敏。王醫師妳完全否定敷臉嗎?基本上,皮膚健康沒事的時候可以試敷,但皮膚不適或是敷臉出過事的,拜託就別亂敷了。

敏感狀態時,更要小心使用按摩用品,避免過度使用臉部按摩滾輪、小臉夾、導入儀等,以為用力按摩會讓產品吸收更好、加強淋巴循環,反而加重物理性刺激讓皮膚受損。



王醫師來點保養總點評吧

我要不要擦保養品? 擦也不適?不擦也不適?


如果你時常泛紅、持續搔癢、明顯紅疹,建議直接看醫生治療,單擦保養品效果不大。
如果你擦了新的保養品,感覺持續刺痛灼熱,不是皮膚在代謝排毒,是皮膚在喊救命,別再擦了。
如果換季皮膚乾繃刺癢,嘗試加強保濕或敏感肌產品3-5天依舊無效,建議找醫師評估狀況,是否合併濕疹、酒糟等皮膚狀況,需要搭配藥物治療,再接續正確保養方式。拖延亂試,失衡越嚴重、皮膚復原時間越久。


很多保養品都宣稱敏感肌適用,保養品要怎麼選?


敏感肌的化妝保養品其實沒有法定標準,有幾個重點可以提供大家參考:

成份上建議小於25種,10幾種內最佳。不要以為很容易達成,很多保養品隨便都超過數十種成分,對敏感肌是負擔也是危險。先暫停追求美白、抗老抗皺等複雜活性成分,先做好重點舒緩保濕,讓皮膚角質先恢復健康。

具香味、色澤的保養品,使用起來心情舒服,但你的敏感肌膚可就不愉快了,色素、香精是不需要添加的。酒精會刺激,植萃、精油成分太複雜都不建議敏感肌使用。

標榜完全無添加的產品反而要小心,每罐產品或多或少都需要防腐劑(或抗氧化劑)、乳化穩定劑,說自己完全無添加反而是言過其實,重點是配方不複雜,使用特殊真空壓瓶設計也可以漸少防腐成分的使用。

針對皮膚城牆的重建,保濕成分像是神經醯胺、角鯊烷、玻尿酸、天然保濕因子等吸水鎖水成分、並重建角質細胞間脂質。但保濕成分也要注意,像是尿素、短鏈多元醇類都可保濕,但有些敏感性肌膚會刺癢。

舒緩和修復成分像是神經胜肽、維生素原B5、沒藥醇、尿囊素等,都是臨床測試有效的成分。但每個人對哪些成分不適很難說,試用過後再購買仍是比較安全的做法。



敏感肌能不能進行醫美療程?


要非常小心,醫師必須要很清楚知道你的皮膚狀況,如果合併酒糟、濕疹、痘痘,要先把皮膚問題穩定下來。進行光電雷射或微整拉提的療程,都要控制好治療能量、劑量,並給予皮膚足夠的時間修復,不建議一次做太多種治療、也不要太過頻繁的治療 (治療間隔至少1-2個月)。


最後為大家複習【敏感肌的生活保養tips】


溫和清潔、冷溫水、1分鐘內解決、不用肥皂、手工皂等偏鹼性的產品,洗完臉不能乾澀緊繃。

保養品的瓶瓶罐罐請控制在3瓶以內,甚至1瓶保溼乳液就完成,化妝水和保濕噴霧不是必須,更不建議單獨使用,會越擦越乾。

防曬也很重要,因為紫外線也會刺激敏感肌造成惡化,撐傘、戴帽子遮蔽防曬,膚況穩定時可使用SPF 30-50、PA+++以上、★★★以上的物理性防曬品。

少化妝或是盡量使用礦物性或粉質地,避開乳狀、膏狀較厚重的彩妝。太香的東西不要用,像是香水、香氛噴霧、香氛頭髮用品等,會無意間沾染到臉部。男性要特別注意刮鬍產品的使用,對於敏感肌的保養也很重要。

我們的肌膚是有記憶性的,尤其是敏弱性肌膚,被刺激、受損過的部位,治療調養好了,平靜無事的時候要持續正確保養,才不會遇到溫度變化、空氣汙染、口罩悶住等刺激來源,皮膚不適又再次捲土重來。保養化繁為簡、減少刺激來源,遠離預防敏感肌。



👉洗臉和物理性防曬產品,可以參考邱品齊醫師的好物推薦(第5單元)
👉針對敏感肌,我在門診會推薦的保濕產品如下(持續更新): 
  • 凡士林油膏:擦什麼都不適的時候,就先讓皮膚休息。頂多凡士林局部保濕。
  • 理膚寶水:(日常)多容安心乳液/(乾肌)清爽型安心霜/ (油肌)小藍瓶 
  • 雅漾:(日常)安敏保濕水凝乳 /(乾肌)舒敏修護保濕精華乳 
  • 貝膚黛瑪: 舒敏保濕修復系列 Forte/DS/AR (依照需求)
  • 潔美淨層脂質保濕乳霜 
  • 舒特膚新康美修復精華乳 (用在臉部平實好用) 

參考文獻:
1. Misery L, Stander S, Szepietowski JC, Reich A, Wallengren J, Evers AW, Takamori K, Brenaut E, Le Gall-Ianotto C, Fluhr J, Berardesca E, Weisshaar E. Definition of Sensitive Skin: An Expert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Sensitive Skin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Itch. Acta Derm Venereol. 2017; 97: 4-6.
2. Misery L, Sibaud V, Merial-Kieny C, Taieb C. Sensitive skin in the American population: prevalence, clinical data, and role of the dermatologist. Int J Dermatol. 2011; 50: 961-7.
3. Misery L, Jean-Decoster C, Mery S, Georgescu V, Sibaud V. A new ten-item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sensitive skin: the Sensitive Scale-10. Acta Derm Venereol. 2014; 94: 635-9.
4. Chen W, Dai R, Li L. The prevalence of self-declared sensitive skin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. 2020; 34: 1779-88.
5. Misery L, Jourdan E, Huet F, Brenaut E, Cadars B, Virassamynaik S, Sayag M, Taieb C. Sensitive skin in France: a study on prevalence, relationship with age and skin type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.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. 2018; 32: 791-95. 
6. Vanoosthuyze K, Zupkosky PJ, Buckley K. Survey of practicing dermatologists on the prevalence of sensitive skin in men. Int J Cosmet Sci. 2013; 35: 388-93.
7. Misery L. Neuropsychiatric factors in sensitive skin. Clin Dermatol. 2017; 35: 281-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