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

化學換膚?果酸煥膚?原來還有這些學問!




換膚?煥膚?有差別嗎?對於這些常用的酸類認識多少?邱品齊醫師在皮膚科北區月會的精采演講,讓大家對於化學換膚有更多的認識。


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,我們的皮膚是比較耐酸還是耐鹼?


我們的皮膚表面的PH值是 4.5-5.5,所以表皮是弱酸性。很多身體清潔用品和化妝品都會特別強調中性偏酸性,較不刺激、較符合人體生理狀態。

正常的皮膚相對比較能耐受鹼性產品 (答案揭曉!)。皮膚對酸性物質也就是氫離子濃度比較敏感,也比較容易破壞皮膚角質層的鍵結。

因此衛生署法規對於化妝品的酸鹼值規範是必須要PH  ≥ 3.5,我們常用的肥皂、手工皂,其實PH值高達11-12  (故而是皂鹼阿),而正常的皮膚用肥皂清洗並不會有什麼不適。

市面上許多果酸產品,雖然名為酸類,但仍要符合法規,所以都要加入鹼劑適度中和,讓PH大於3.5才能夠符合法規。




煥膚?換膚?燒灼?灼傷?


果酸煥膚。市面上非常普遍,甘醇酸、乳酸、杏仁酸等果酸,針對皮膚最外部的角質層進行剝離作用,幫助老化角質脫落,加速皮膚細胞更新。建議酸性溶液PH ≥ 1可在醫師監督下,由美容師操作執行。之所以為”煥”膚,是因為治療淺層、破壞也不強,並不會明顯脫皮、剝皮或換了一層新皮。

化學換膚在正確控管及操作下,將化學物質(包含果酸)塗抹在皮膚上,造成表皮甚至真皮的破壞,繼而產生皮膚的新生、改善與回春。使用較強的酸性溶液PH < 1,建議由醫師自行執行。效果較顯著、但破壞程度較強需要更小心的使用。

化學燒灼。善用腐蝕性的化學藥物 (像是三氯醋酸),破壞皮膚不正常組織,達到治療效果。

化學灼傷接觸腐蝕性的化學物質 (硫酸意外、錯誤使用酸類產品),造成皮膚嚴重傷害、組織壞死。

由此可知,果酸或其他酸類看似常見,使用上仍必須非常小心,正確的選擇和操作才能安全地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。


什麼樣的皮膚問題可以使用果酸或化學換膚?


痘痘肌:粉刺、紅痘、毛孔粗大、皮膚油膩、調理油脂分泌
異常角質:肌膚粗糙、角質肥厚
色素斑點:膚色不均、蠟黃暗沉、曬斑、色素斑、肝斑、色素沉澱、痘疤
老化:日曬造成的老化現象


哪一種酸最好?面對果酸產品或是酸類換膚液,我們該注意什麼重點?


每個酸類都有其的特性,並沒有哪一種酸類能夠最溫和又最有效。一般酸性換膚成分大多落在pKa = 0 - 4之間,也就是介於強酸 (<1-3) 到弱酸 (3-5) 之間。
  • pKa ≥4以上的酸性溶液無法去角質,只能當居家保養產品。
  • pKa = 3-4之間是常用的各種換膚酸類
  • pKa <1的三氯醋酸是強酸,作用是直接使蛋白變性 (Coagulation)。

除了酸類本身的特性 (水溶性或脂溶性、分子量大小),還要注意幾個重點:pKa解離常數、濃度、PH酸鹼值。不要以為濃度高的溶液效果就比較好,PH值低的效果才強。濃度不同、PH值一樣效果相似。

杏仁酸號稱溫和且風險較小、較適合敏感肌,是因為分子量大穿透淺慢、脂溶性高易留在角質層,但濃度過高、酸鹼值過低仍然會有傷害皮膚的風險,造成刺痛、紅癢敏感、脫皮等狀況,需要謹慎使用。(新聞:杏仁酸太酸、越擦臉越花!)

另外,杏仁酸比較特別是能抗菌進而抗痘的效果,而"號稱美白"的效果是因為去角質的作用,讓皮膚看起來透亮但並非直接抑制黑色素形成。



一般市售果酸保養品 vs 醫療院所的果酸換膚?


內含果酸的市售產品,酸鹼值的規範是必須要 PH ≥3.5。濃度上只有水楊酸有 2%以下的限制,其他果酸則沒有明文規定濃度上的限制,但一般市售產品的濃度大多是 30%以下。

分子量較大的果酸 (如乳酸、杏仁酸),或是多重複合果酸,對皮膚的刺激性也較低,可以作為居家使用的保溼保養品或是幫助角質代謝。

醫療院所進行的酸類化學換膚,較具侵襲性,最常見的是濃度較高 (30-70%)、小分子量、水溶性的甘醇酸,滲透力較好、達到較好的療效,但是相對刺激性也會較大。

換膚的成分一定是強酸嗎,把酸性溶液以機轉來分成四類:


1. Keratolytic:機轉為角質溶解α-氫氧基酸 (AHA)、β-氫氧基酸 (BHA)、多重水基果酸 (PHA)、丙酮酸 (Pyruvic Acid)。

2. Caustic:屬於破壞性強酸。三氯醋酸 (TCA/TAA)。

3. Physiologic:酸度不強、脫皮效果很弱、不會直接溶解角質。杜鵑花酸 (Azelaic Acid)、A醇 (Retinol)、阿魏酸 (Ferulic Acid)、胺基酸 (Amino Acid),植酸(Phytic Acid)

4. Toxic:非常弱酸性,Pka ≈ 9,其強力的破壞是毒性的作用!間苯二酚(Resorcinol)、苯酚(Phenol)

 (註:書上會把1+3綜合稱為Metabolic。)


化學換膚治療該怎麼拿捏?“像煮菜一樣,太淺不能吃、太焦不好吃”


換膚深度的決定,跟很多條件的控制有關,包含換膚成分的pKa、分子量、親水親脂性、劑型配方、濃度、酸鹼度,還有操作上的塗抹方式、刷抹次數、使用量、接觸時間、前置處理(Priming)、搭配處理以及術後保養處理。

一般的果酸換膚是需要鹼液中和的,邱醫師建議了兩個效果佳且還不用中和的化學換膚液:三氯醋酸 (TCA 10-30%)水楊酸 (SA 20-30%)

塗三氯醋酸所觀察到的結霜 (Frosting)是蛋白質變性的過程。
水楊酸換膚則可以看到偽結霜 (Pseudo-Frosting),乾燥之後變成結晶體。


三氯醋酸結霜強度相當於換膚深度 [1]

  • 第一級:淺層換膚。TCA 10-30%。紅裡透白,白色結霜佔局部區塊。可用於換膚,術後一周會結痂 (很醜),術後可洗臉、可塗抹Cort-S,妥善修復保養之後就會皮膚新生。
  • 第二級:中層換膚。TCA 35-50%。白裡透紅,白色結霜更明顯。用於皮膚病的治療疣、老人斑、黃斑瘤等。
  • 第三級:深層換膚。TCA ≥50%。全白無紅。用於痘疤Cross治療。

水楊酸 (Salicylic acid),又稱為B 氫氧基酸 (BHA) 或 B柔膚果酸,它的效果是角質溶解和粉刺溶解 (Keratolysis + Comedolysis, Not Epidermolysis),對於青春痘/粉刺的效果不錯。20% 當作入門換膚,會結晶、有點麻醉效果、小心不要太大範圍塗刷 (怕水楊酸中毒症)。可用在青春痘、肝斑、色素沉澱、淺層斑點、淺層老化、毛囊角化症、鼻頭粉刺、油膩鼻頭等。


最後的重點提醒



延伸閱讀:
1. O'Connor AA, Lowe PM, Shumack S, Lim AC. Chemical peels: A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. Australas J Dermatol. 2017.
3. Dermatologic and Cosmetic Procedures in Office Practice E-Book